如何教學生學會讀書
通訊員:郭海旭
新標準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做了具體的規定,這就把學生課外閱讀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然而學生閱讀能力的水平并不讓人樂觀。為此,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十分有必要。讀書是語文學習的一種良好的方法十分有必要,教會了學生讀書也就教會了學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
一、讀通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對于喜歡讀書的學生當然是先睹為快,然而由于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對文章中的每一個字都能認識,這就需要首先掃除文字障礙。
二、要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1)讀思結合。閱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邊讀邊思,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閱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2)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精華。解放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使讀和寫逐內化為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3)抓住重點精讀。在閱讀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象去讀書。要使學生學會怎樣讀書,必先使學生學會怎樣思維。只有通過各種思維活動,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內容,學到表達內容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有待教師的啟發和誘導。把學生引進思維的天地,一是抓聯系,二是抓形象。抓聯系,思考“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抓形象,思考“是什么樣子”的問題。抓住這兩條,學生不難學會怎樣思維,從中悟出問題、思考的路子,逐步達到能想、會談。如:有兩篇寫鳥類的文章,分別是《燕子》和《珍珠鳥》。在學完這兩篇課文后,我引導學生把這兩篇課文作一個比較,在比較中進行思維訓練。我設計了兩大問題,讓學生去體會。這兩篇課文都是寫鳥的文章,但是他們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讀了這兩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和希望?通過積極的思維訓練,學生還查找了許多資料,他們對老師的依賴性減少了,自覺地去探究,去體驗,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鳥類對我們人類的作用。而且學生還不由自主地領略到了許多寫作方面的技巧。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對書中的其他類似文章進行比較,真正體現學以致用。學生的各種語文素養都得到了提高,真是一舉多得。
三、及時評價,穩定興趣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每學期還要對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評比方法。如可以評比學生的讀書心得、優美句子摘錄等,設立成果獎;也可要根據學生的閱讀量,評出“超級閱讀王”;還可綜合學生各方面的閱讀情況,每月評選出十名“讀書之星”,將這十位“讀書之星”的照片張貼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們各自的讀書感言……這樣既表彰了先進,也對其他同學起到了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句稱贊能讓他們愛上學習、喜歡思考,樂于表現自己。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一種藝術,對學生的評價尤其重要。不論是對哪些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你對他的愛。相信不同的學生會利用不同的方式,收到的效果會意想不到。二是“賽讀書”活動。每月進行一次讀課外書心得交流活動。通過活動,讓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向同學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老師要公平公正,給每位同學一個發言的機會,給每月的優勝者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顒又?,可以將心得體會和讀書筆記辦成手抄報,在班級里展覽。不管什么樣的評價方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找到自信的感覺,也要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和愛。水不流不活,形式多樣但又尊重學生人格的點評手段,既能把學生“導”向知識的彼岸,又能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慰籍與滿足,這種滿足內化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奮發向上的力量,既有利于促進學生潛在能力的開發,又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形式多樣的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2014年10月16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添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