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
拖延癥的五大表現
1. 熱鍋螞蟻:
“??!怎么這么晚了?。ù箅y臨頭)
“??!這么多!”
2. 自欺欺人:
“沒關系,應該還來得及!”
3. 假裝自己很安全:
“算了,還早,還來得及,先休息一下吧!”
4. 開始犯懶:
“是不是該寫作業了……”
“算了算了,再等一會”
5. 各種理由:
“唉?班級群里在說什么?”
“唉,追了這么久的番終于更新了!”
嚴重的拖延癥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并伴有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為了改善我校學生存在的拖延情況,給大家提供一些小方法從而改善拖延行為,提高學習效率。
五分鐘起飛法
用5分鐘帶領自己開始
● 5分鐘轉瞬即逝——僅僅300秒,也就是一首歌或者一支廣告的時間。
● 現在,打開被你擱置在一邊的作業,然后做上300秒。
● 慢慢的,你會發現這5分鐘帶來的動力和慣性會幫你一鼓作氣地完成作業。
番茄時鐘法
每25分鐘為一個番茄時鐘
● 列出你今天的任務列表。
● 開始第一項任務,直到第一個番茄時鐘響鈴。
● 注意:這期間完全專注,不做與該任務無關的事。
● 完成一個番茄時鐘你可以享受5分鐘休息,當你完成2個番茄鐘時,你其實已經高效學習了一個小時。
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我們覺得某個任務很難。但如果我們把注意力轉向過程,我們便不會有太多懼怕。
● 今天的數學作業我不會,算了能拖多久拖多久吧!(逃避)
● 雖然作業很難,但我現在做完,待會兒能玩得更開心,更放心。
● 數學題第一步我還是會解,第二步不會去請教下百度或者長輩吧!
改變“微環境”
保持桌面的整潔:
● 干凈的桌面會使你的大腦更愿意留在學習桌上。
● 另外,提前把與學習任務無關的物品收拾好,手機、IPAD、漫畫書、手辦、玩具都會分散我們珍貴的注意力。
尋找“自律”的環境:
● 我們的敵人:沙發、手機、與我們閑聊的伙伴;
● 請務必斷開你與各類休閑網站的聯結,必要時可以關掉手機,去圖書館、教室、書房等安靜的環境中學習。
心靈寄語:
當你在學習狀態時,那就多學點;
當你不在狀態時,那就好好休息。
撰 稿︱ 李 陽
圖片整理︱ 李 陽
審核領導︱ 陳冬梅 董軍英
2022年05月2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添加時間: